2022年11月15日,世界经济论坛与昆山杜克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题为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030:以创新促改变 (NCDs 2030: Accelerating Change through Innovation)》的白皮书(以下简称白皮书)。
白皮书首先归纳了新冠疫情对慢性病的挑战,以及发展中国家改进卫生系统的必要性,然后介绍疫情下的灵活管理措施,包括中国建设“方舱医院”应对疫情,通过预检、分诊、长处方等灵活应对措施管理慢性病患者。白皮书以胸痛中心、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、咳喘管理中心、实时血糖监测等为例说明以人为中心、结合科学技术、关注早期预防的综合卫生系统,并总结了疫情下改进医疗卫生系统可借鉴的经验。
白皮书通过对G20国家的决策者、行业领军者、学术专家的专访,总结了疫情之下发展中国家如何有效地管理慢性病,这些策略对世界各国的医疗卫生系统的改革都有着借鉴意义。中心主任李立明教授作为咨询专家之一参与了此次白皮书制定。他表示,在疫情暴发期间,慢性病诊疗不堪重负,如今随着疫情转向常态化防控,有必要从中总结经验,对医疗卫生系统革新,以增强系统的公平性、可及性、服务质量、服务效率、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恢复力。
白皮书本着实现全民健康的目标,建议实施以人为本的综合医疗模式,构建一个新的生态系统,使得数字和科技都能融入到每个患者的诊疗与初级卫生保健中,由此提升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服务质量。构建这一生态系统需要全球合作。只有这样才能挽救更多的生命,减轻医疗系统的负担,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。
★白皮书速览
一、引言
新冠疫情对慢性病管理构成挑战。从慢性病患者的角度而言,其自身对病毒易感,且心理负担更重,慢性病也是感染者主要的死因。从卫生服务角度而言,由于医疗资源重心转向防疫工作,慢性病患者就医与治疗变得更加困难,主要体现在基层医疗服务和药物供给的不足。因此,有必要强化慢性病管理的能力和效率,整顿医疗系统。
二、新冠疫情下的慢性病管理
目前,发展中国家已经采取灵活应对措施,来减轻卫生系统的重创。首先以中国建设“方舱医院”应对疫情为例,提出增加临时医疗设施,可以减轻慢性病长期住院患者的卫生资源短缺问题。然后提出医疗机构优化慢性病患者的预检和分诊系统,由此提升门诊患者诊疗效率;并采用“无接触”的电子设备进行卫生服务,以保障慢性病患者居家期间的病情随访监测等医疗服务。最后提出可通过对不同类别慢性病的指定用药、实行长期处方策略、送药上门服务三项措施,以保障慢性病患者用药可及性。
三、向综合卫生系统转变
白皮书提出以人为中心,结合科学技术、关注早期预防,三位一体的医疗卫生系统的转变策略。
以人为中心,是要求医疗卫生系统以患者的诊疗需求为中心,提供高效、便捷、全周期的诊疗服务。
胸痛中心(CPCs),实现了“将急性胸痛患者送入具有高水准治疗的医院,并尽快进行治疗”的目标,有效压缩了患者从发作到进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(PCI)的时间,挽救了急性心梗患者的生命。CPCs模式中,构建了国家-省市-各地的区域医疗网络,并借助大数据实现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;针对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制定相应的医疗服务标准,整体提升了服务质量;高危患者将被分配到高级别医院,而中低风险患者则转入基层医疗机构,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。
图 胸痛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
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(MMCs)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“一站式服务”,将挂号、风险评估、全方位检查、诊断治疗、取药与健康教育在同一地点完成,有效简化糖尿病患者复诊流程。并且医护人员和患者都能在云平台上看到患者体检信息,以实现及时精准干预。MMCs形成了国家-地区-县-社区的四级防控体系,以区县医疗机构负责诊断与初步治疗,联动多个社区机构负责筛查和高危人群管理的“1+X”医疗模式,使得MMCs能够提供高效的随访和疾病管理。
图 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
咳喘管理中心(CWMCs)建立了疾病的全程管理模式,以提高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生命质量。呼吸系统疾病面临着误诊或漏诊、患者自身的重视程度不够、随访不充分的问题。为此,CWMCs要求患者填写问卷并进行诊断前的风险评估与筛查,提升患者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度、随访和治疗依从性,并且提高了医生诊断的准确性。同时,CWMCs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与治疗,并且进行健康教育,实现从家到医院闭环管理模式,提升患者的依从性。
图 咳喘管理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
结合科学技术能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。远程医疗提高了医患沟通效率,让诊疗随时进行,也让买药、缴费更加方便。譬如实时血糖监测,让医护人员及时跟进患者的血糖变化,调整血糖管理措施。人工智能(AI)则可以填补医疗资源短缺、辅助临床决策。AI在诸如影像学诊断中可提高效率和精准度,在诊断前可根据患者情况匹配到合适的医生,实现医疗资源合理分配,在诊断后可促进个性化随访。
对于慢性病的管理,仅优化诊疗是远远不够的,更应做到早期预防。针对高发癌症进行早期大规模筛查是重要的。墨西哥对40岁以上的男性的前列腺癌筛查服务、埃及对18岁以上的女性的乳腺癌筛查服务,均有着借鉴意义:媒体宣传可提高大众关注度,基层医疗机构和电子设备提高服务的可及性,筛查后对高危人群进行“一对一”的治疗与健康管理。此外,流调定位肿瘤高发地区以及高危因素、评估成本收益,有助于制定适宜的筛查计划;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的筛查模式,如移动筛查设备、筛查车等,可以提升筛查服务的可及性。
四、建议
针对发展中国家如何革新医疗卫生系统,增强系统的公平性、可及性、服务质量、服务效率、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恢复力,进行总结。疫情下的医疗服务模式中可借鉴的经验有:
1.改变医疗服务模式。对大面积城市划分为区域管理,动员社区基层参与,动员个体实现自我监测,健康教育和同伴教育,长处方管理等等。
2.提升效率以强化诊疗。标准化的诊断工具和指标能减少不必要的成本,让医疗服务精准、高效,范围更广。
3.建设医疗生态系统与全周期的医疗服务。从筛查,到早期诊断,再到标准化治疗,以及长期随访的全周期服务是重要的。各个环节都需要设备与资金的支持。
4.数字健康技术与基层医疗服务的整合可以提升可及性。数字设备可以处理行政管理工作,AI则能够提升基层诊疗质量。同时应注意保障数据安全和患者隐私,需要政府的监管。
5.需要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开展全球合作。卫生系统的改革需要政府、私营企业和国际组织的合作,期间不仅应提供援助,更应该自由抒发所面临困难,交流经验,关注政策变化、卫生系统与人力的强化,形成以学习分享为核心的合作。
全文阅读链接:
https://www3.weforum.org/docs/WEF_Accelerating_Change_through_Innovation_2022.pdf